箜篌骨

墙头多如狗

[靖苏]折柳(一)

【15年写了个开头,可能是个坑吧。。。先放着。。填不填看良心吧】

    萧景琰站在金陵的城墙上,身边林立的旗帜随风飘荡,拂过他没有什么表情的面庞。


    大梁的天空一碧如洗,北方的风依旧带着些料峭的寒意,初春疏朗的阳光洒落下来,却是个难得的好天气。


    吉日,吉时。城门大开,所有出征的队伍都在此刻出金陵,出城后,分往不同的方向,开拔往不同的战场。城墙下都是黑压压攒动的人头,伴着铁甲走动和战马间歇的嘶鸣声,安静而井然有序。


    萧景琰对着城下的兵士遥敬一杯,壮其行色。城下的人头太多,城墙又太高,无法看清人们的面孔,但他知道,这看不清的面孔中,有一张脸一定属于梅长苏。


    记得好多年前曾有无数次这样的好天气,他仍是在这金陵城外目送挚友引兵奔赴北境,千军万马,浩浩汤汤。赤焰军上写着林字的旗帜绵延好几里,林殊一身银袍跨着战马,跟在父帅身后,眉目间全是少年独有的踌躇满志。


    仿佛这世上没什么人或事能让他有所畏惧。


    可当年旦夕惊变,再劳苦功高的林氏,再亲近的血脉依旧抵不过帝王一丝没有根据的猜疑。


    天子之怒动如雷霆,决然而不可违逆,那样自信且骄傲的人就刹那间没了音信。让他在其后的无数年,对当时未能帮到林氏一族的自己难以释怀,时常半夜惊悸,恍惚间似见故人入梦……


    梦中的故友浑身浴血,身后是梅岭纷飞的战火,倒下的赤焰军旗,他大声地质问自己为何没能护他族人,为何放手看他们枉死。


    萧景琰明白这只是他的幻想,林殊绝不可能这样质问自己。可时间过去愈久,内疚愈甚,俨然已成了心底一块反复溃烂的旧伤。


    如今挚友浴火重生归来,手腕超然倾覆了朝廷,以病弱之身还了林氏一个公道。按理来讲已是尘埃落定,可今日萧景琰送他出征时,心中却仍隐隐有着心悸之感,一如他送林殊最后一次出征。


    这并不是什么很好的预感。


    “殿下……”耳边传来内官提示的声音。


    萧景琰习惯性地皱紧了眉头,最后看了一眼金陵城外的漫漫黄土,转身下了城墙。

 三军未动,粮草先行。大梁虽久不经战事,但胜在占据一方沃土,国力富庶,其后方补给能力是远胜接临诸国的。是以虽说诸国同时发难,乍听下来声势惊人,其实若作长久计,各国定难以为继。


    萧景琰主战的决定无疑是对的。


    大梁接到第一封战报的时候,大渝的铁骑已经踏平了充州。即便决断极快,这中间仍是不可避免地花了一些时间。且征战所用兵力并非长期驻在金陵,而是分驻各地,蒙挚出金陵时带的不过是一万禁军而已,等到十万兵马悉数集结完毕,一路强行军奔赴北境战场,已经是过了半月。


    不出预料地,大渝这次预谋已久,在他们赶到之前已经火速连下数城,重镇如嘉祁、巨野,周边小城也有兵力散布。


    得知消息后蒙挚不惊不躁,下令在嘉祁三百里外一座小山山脚扎营整顿,隔水遥望大渝军营。


    这个位置极有讲究,虽是临时驻所,却仍是透着林氏风格的滴水不漏,乃是梅长苏暗中嘱咐的。


    作为金陵城中赫赫有名的白衣士子,受命平定大渝军中的军师,持太子玉符的使节,尽管头顶无数唬人的名衔。梅长苏相对于远离金陵的将士来说还是极为陌生的,何况军人尚武,如今的他怕是难以以武力服众——这一点梅长苏也心中明白,是以从未在升帐议事时对各位将领指手画脚,只是在议事时拥裘围炉,无声地坐在一旁,听着这些豪爽的将军大声地发表自己的看法,偶尔为之莞尔。


    待到人皆散尽,梅长苏再出声指点蒙挚不足之处,隔天,蒙挚才将自己的决定下达各部。


    夜深了,北方的夜不比南方,即使是这样的时节,还是极为寒冷。千帐灯深,寂静的夜中偶尔传来几声柝音,已是二更,蒙挚这才惊醒过来自己叨扰已久。


    “小殊,没事吗?”蒙挚担忧且懊悔,一边观察梅长苏的脸色,“连日行军,我竟然忘了……真是……”


    梅长苏将自己包得更严实了些,笑道,“放心吧,蒙大哥,哪就那么娇弱了。”


    蒙挚细细观察他,面色比冬日竟是好了些。自从踏入北境,他能感觉的出来,梅长苏虽仍是淡淡的神色,但整个人明显比身在金陵时精神了数倍,说话做事时眼中都带着隐隐的神光。也许梅长苏说的对,有些人天生就是属于战场的,无论他现在是谁,过去又是谁,这才是他真正归属的地方。


    “夜深了,你早早休息吧。”蒙挚在心中叹了口气,不再多说。


    梅长苏目送蒙挚出帐,扭头一看身后的蓝衣少年,对方也在偷偷看他,发觉他的目光后,又怒火冲冲地将自己的脑袋转了回去,末了还附带一声重重的“哼”。


    “飞流。”梅长苏面带笑意地叫他,“怎么了?”


    “讨,厌。”飞流望着帐外一字一顿。


    梅长苏反应过来,飞流说的是蒙挚。


    “为什么呢?你不是前几天才说喜欢蒙大叔吗?”梅长苏温和地问。


    “不让,睡觉。”飞流道。


    梅长苏闻言笑意加深,知道他是孩子脾性,“这有什么好生气的,今日蒙大哥找我是有正事,现在事毕,我们休息便是了。”


    东宫内,萧景琰已彻夜未眠。


    “殿下,西北斥候军报,夜秦后续部队原地停驻,中军陆续后撤,有退兵迹象。”来人一边说着,一边向萧景琰递上战报。


    萧景琰紧绷多日的面容一松。“好!”


    “殿下!”一人不顾通报,闯至中庭。是粱帝身边的总管高湛,面带急色。


    “高总管如此急迫,可是父皇……”


    高湛打断了萧景琰的话,“请殿下即刻随我面圣,陛下怕是……”


    萧景琰面色一肃,当即明白了高湛言下之意,也不再多说,起身便走。


    皇宫内,侍女内官纷纷见礼,气氛沉闷至极。萧景琰一路不停的走进了大殿,大殿外早已跪了一地,已经有人按捺不住低低地跪在那里哭泣。


    大殿内的烛火有些昏暗,无人再管。萧景琰急促地走近,袍袖间带的风将那些残烛晃得几番摇曳。低垂的帷幔后,躺着年老的帝王,呼吸微弱地一如殿内的灯火。


    “父皇,母妃。”萧景琰屏住了呼吸,依旧行了大礼。


    静贵妃一改平日华服,只着了简单服饰,正守在粱帝身边握着粱帝的手,见萧景琰到来,只是神色平静地点点头,便让了出去,顺手为这对父子关上了门。


    自从猎宫一役后,接二连三地打击将他压垮,身体也每况愈下,粱帝已瘫痪多日,不能言语。昔日威风八面的帝王,剥去华服冕旒,不看那至高无上的权力,不过是普通的垂暮老者。


    只是普通人家之人尚有天伦之乐,儿孙围绕膝前,可粱帝最得意的两个儿子,却是一个在监牢中含恨天人永隔,一个罢黜尊号流放千里,连最后一面都来不及见。不得不让人感慨世事无常。


    可又能怪谁呢。


    “父皇。”萧景琰眼中泪光浮动,跪坐上前,握住了粱帝的手。


    粱帝赫赫了两声,急促地瞪大了眼睛努力许久,还是未能发出一句话,只是回握的力度紧了又紧。


    “父皇放心,儿臣定能解大梁此围!”萧景琰虽在哽咽,可承诺时却是目光坚定。


    “……林……”粱帝努力地发出一个单音,憋得面色涨红。


    萧景琰心念电转,“小殊随蒙挚去了北境,相信不日便能凯旋。虽不知当日父皇同他谈了什么,但他既愿领兵,想必已经对当年的事有所释怀,父皇放心便是。”


    粱帝松了手,终于安心地阖上双目。萧景琰抬头一看,顿时伏地痛哭,难以自持。


    大殿内的大门闻声骤然敞开,皇族宗亲涌入殿内,跪地哭号声不止。摇曳的烛火被这阵阵疾风一刮,终于灭了。


    大梁元佑六年冬末,粱帝薨。

 三军未动,粮草先行。大梁虽久不经战事,但胜在占据一方沃土,国力富庶,其后方补给能力是远胜接临诸国的。是以虽说诸国同时发难,乍听下来声势惊人,其实若作长久计,各国定难以为继。


    萧景琰主战的决定无疑是对的。


    大梁接到第一封战报的时候,大渝的铁骑已经踏平了充州。即便决断极快,这中间仍是不可避免地花了一些时间。且征战所用兵力并非长期驻在金陵,而是分驻各地,蒙挚出金陵时带的不过是一万禁军而已,等到十万兵马悉数集结完毕,一路强行军奔赴北境战场,已经是过了半月。


    不出预料地,大渝这次预谋已久,在他们赶到之前已经火速连下数城,重镇如嘉祁、巨野,周边小城也有兵力散布。


    得知消息后蒙挚不惊不躁,下令在嘉祁三百里外一座小山山脚扎营整顿,隔水遥望大渝军营。


    这个位置极有讲究,虽是临时驻所,却仍是透着林氏风格的滴水不漏,乃是梅长苏暗中嘱咐的。


    作为金陵城中赫赫有名的白衣士子,受命平定大渝军中的军师,持太子玉符的使节,尽管头顶无数唬人的名衔。梅长苏相对于远离金陵的将士来说还是极为陌生的,何况军人尚武,如今的他怕是难以以武力服众——这一点梅长苏也心中明白,是以从未在升帐议事时对各位将领指手画脚,只是在议事时拥裘围炉,无声地坐在一旁,听着这些豪爽的将军大声地发表自己的看法,偶尔为之莞尔。


    待到人皆散尽,梅长苏再出声指点蒙挚不足之处,隔天,蒙挚才将自己的决定下达各部。


    夜深了,北方的夜不比南方,即使是这样的时节,还是极为寒冷。千帐灯深,寂静的夜中偶尔传来几声柝音,已是二更,蒙挚这才惊醒过来自己叨扰已久。


    “小殊,没事吗?”蒙挚担忧且懊悔,一边观察梅长苏的脸色,“连日行军,我竟然忘了……真是……”


    梅长苏将自己包得更严实了些,笑道,“放心吧,蒙大哥,哪就那么娇弱了。”


    蒙挚细细观察他,面色比冬日竟是好了些。自从踏入北境,他能感觉的出来,梅长苏虽仍是淡淡的神色,但整个人明显比身在金陵时精神了数倍,说话做事时眼中都带着隐隐的神光。也许梅长苏说的对,有些人天生就是属于战场的,无论他现在是谁,过去又是谁,这才是他真正归属的地方。


    “夜深了,你早早休息吧。”蒙挚在心中叹了口气,不再多说。


    梅长苏目送蒙挚出帐,扭头一看身后的蓝衣少年,对方也在偷偷看他,发觉他的目光后,又怒火冲冲地将自己的脑袋转了回去,末了还附带一声重重的“哼”。


    “飞流。”梅长苏面带笑意地叫他,“怎么了?”


    “讨,厌。”飞流望着帐外一字一顿。


    梅长苏反应过来,飞流说的是蒙挚。


    “为什么呢?你不是前几天才说喜欢蒙大叔吗?”梅长苏温和地问。


    “不让,睡觉。”飞流道。


    梅长苏闻言笑意加深,知道他是孩子脾性,“这有什么好生气的,今日蒙大哥找我是有正事,现在事毕,我们休息便是了。”


    东宫内,萧景琰已彻夜未眠。


    “殿下,西北斥候军报,夜秦后续部队原地停驻,中军陆续后撤,有退兵迹象。”来人一边说着,一边向萧景琰递上战报。


    萧景琰紧绷多日的面容一松。“好!”


    “殿下!”一人不顾通报,闯至中庭。是粱帝身边的总管高湛,面带急色。


    “高总管如此急迫,可是父皇……”


    高湛打断了萧景琰的话,“请殿下即刻随我面圣,陛下怕是……”


    萧景琰面色一肃,当即明白了高湛言下之意,也不再多说,起身便走。


    皇宫内,侍女内官纷纷见礼,气氛沉闷至极。萧景琰一路不停的走进了大殿,大殿外早已跪了一地,已经有人按捺不住低低地跪在那里哭泣。


    大殿内的烛火有些昏暗,无人再管。萧景琰急促地走近,袍袖间带的风将那些残烛晃得几番摇曳。低垂的帷幔后,躺着年老的帝王,呼吸微弱地一如殿内的灯火。


    “父皇,母妃。”萧景琰屏住了呼吸,依旧行了大礼。


    静贵妃一改平日华服,只着了简单服饰,正守在粱帝身边握着粱帝的手,见萧景琰到来,只是神色平静地点点头,便让了出去,顺手为这对父子关上了门。


    自从猎宫一役后,接二连三地打击将他压垮,身体也每况愈下,粱帝已瘫痪多日,不能言语。昔日威风八面的帝王,剥去华服冕旒,不看那至高无上的权力,不过是普通的垂暮老者。


    只是普通人家之人尚有天伦之乐,儿孙围绕膝前,可粱帝最得意的两个儿子,却是一个在监牢中含恨天人永隔,一个罢黜尊号流放千里,连最后一面都来不及见。不得不让人感慨世事无常。


    可又能怪谁呢。


    “父皇。”萧景琰眼中泪光浮动,跪坐上前,握住了粱帝的手。


    粱帝赫赫了两声,急促地瞪大了眼睛努力许久,还是未能发出一句话,只是回握的力度紧了又紧。


    “父皇放心,儿臣定能解大梁此围!”萧景琰虽在哽咽,可承诺时却是目光坚定。


    “……林……”粱帝努力地发出一个单音,憋得面色涨红。


    萧景琰心念电转,“小殊随蒙挚去了北境,相信不日便能凯旋。虽不知当日父皇同他谈了什么,但他既愿领兵,想必已经对当年的事有所释怀,父皇放心便是。”


    粱帝松了手,终于安心地阖上双目。萧景琰抬头一看,顿时伏地痛哭,难以自持。


    大殿内的大门闻声骤然敞开,皇族宗亲涌入殿内,跪地哭号声不止。摇曳的烛火被这阵阵疾风一刮,终于灭了。


    大梁元佑六年冬末,粱帝驾崩。



 当年林帅多次率军抗击大渝,少有败绩,甚而有几次曾率军追赶大渝至其境内,军中称之为神。如今虽然林帅陨落,但其后人也不坠其风采。梅长苏到北境不过半月,便将原先措手不及,被逼得处处紧逼的梁军整顿完毕,并以极小的损失夺回数座城池。


    众将本来对萧景琰的决定极为怀疑,一个文弱清秀的书生,北风一吹便能随时倒下似得,怕是连血都不曾见过吧,何德何能指点他们?听闻这人手段阴诡,帝都多次变故,背后都有他的影子,也不知是真是假。


    就算这人对太子殿下意义非常,可北境战场不比金陵,那是以命搏命的地方。太子殿下莫不是糊涂了,竟派这人前来指点?


    武将中多是心思简单,脾气急躁之人。在前几次议事中,也不乏有人仗着军功质疑和冲撞。每当这时,梅长苏只是淡淡地反驳,从不动气,让人像是一拳打在棉花上一样无处发泄,加之蒙挚几次当众军棍惩戒,便也没了那反对之声。


    可这半月中,梅长苏用一场场胜利,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了他们的认知。他们不得不承认,这个看起来病蔫蔫的人,对他们的敌人有着最彻底的了解,对兵法的娴熟不下于他们中的任何一人。


    有人暗暗将梅长苏指点战场的得意模样,同当年年轻有为的小将林殊对比过,发现除却不能上阵,其见识竟是略胜一筹。但更多的人听闻后嗤之以鼻,一介文人,同武将哪有相似之处。


    中军大帐内,众将齐坐。


    “此处地处大梁与大渝交界之处,地势平坦开阔,少有高峰。双方一旦交锋,可依仗的地势优势不多。”梅长苏长身立在地图旁,伸指点了点。


    “大梁处南,大渝处北。大梁长于水军,而大渝之骑兵又为我所不及。若想克其骑兵,先……”


    话刚说到一半,便被帐外骤然响起的钟声打断。所有人的动作皆为之一滞,齐齐抬头望向东南方。


    二十四声,国之大丧。梁人向着金陵的方向跪下,叩首。


    梅长苏怔怔的站着,将手指拢回袖中,面上的神色不悲不喜,倒像是震惊过度的茫然。原来这样的人也有生来病死。那是不是意味着,所有上一代的恩怨,都该到此为止了。


    那他这个未亡之魂,又该何去何从?


    在一众人中,梅长苏就显得极为奇怪。跪得端正的蒙挚抬头看看梅长苏,发现他竟还呆立在远处出神,便拉了拉他,让他一并跪下。


    因粱帝之故,为表对一国之君的尊重,双方暂时休兵,对峙于北境。


    千里之外的金陵,新君萧景琰已承父位登基为惠帝,改国号平。相比于这把龙椅前一任的主人,惠帝显然更不同些,粱帝处在升平之世,而萧景琰在太子之时,国家就处在外忧不断的风雨飘摇中,登基后,虽然局势暂缓,仍是不容墟隙放松。


    登基大典虽是一国盛事,却因外患和先帝的丧期未过,只广开恩科,大赦天下便罢。直到踏上帝位,萧景琰才猛然觉得自己身上的责任前所未有之重,普天之下莫非王土,全国重担也莫不寄予一身。


    听过了高呼万岁的声音,习惯了通过重重冕旒俯视臣下,反倒觉得有时怀念身为小小郡王的时候。彼时他虽穷的一无所有,却仍有母妃拳拳爱护,属下忠心拥戴,更有君子之交,而今……


    前日皇后柳氏被御医诊出有孕,算来应该是大婚之日……实乃边关告急之后大梁的第一大喜报,萧景琰下令金陵同城相庆三日,正好借机安慰民众连日来紧绷的心情。他身为太子时只有一位正妃和一位侧妃,如今后宫也只这二人,若柳氏怀的是男孩,萧景琰自是属意将他立为太子,自后嫡庶分明,再无偏袒。绝不出现先皇在世时那几王夺嫡的骨肉相残之事。


    夜晚的金陵靡丽华贵,萧景琰一人站在金陵王宫的城墙高处,抬头看着夜空中绚烂的烟火。明明是盛事,心中却仍有一丝心神难定。这浮华盛世,皆来自边关将士的拼死护持。


    他想起了此刻身在北境的梅长苏,他现在拥裘围炉,体质甚至不如常人,早已经不是那个武艺过人,精力充沛的小将林殊,但萧景琰却只能眼睁睁任他前往北境。若不是如今身份不同,由不得他一再任性,他恨不得以身相代。


    虽已经得过蔺晨的承诺,萧景琰仍是觉得哪个关节出了问题,他转回身来,总管高湛立刻附耳过去。


    “当初先皇在时查询火寒毒的那些医者和学士,朕要再见他们一面,今夜就见!这件事……”


    高湛会意,“老奴定不声张,不会惊动太后。”


    “八品典仪?皇上派这么个从八品的小小文官来,到底是何意?”蒙挚瞪大了眼睛。“就算从金陵来,何必特意告知我,还要我一个大将军前去迎接不成?”


    “怕是陛下有什么旨意。”梅长苏将手揣进袖子里。


    “哼哼。”蔺晨简单地从鼻子里面哼了两声,意味不明。


    “不管了,来了便知道了。”蒙挚懒得去想,扬了扬手。“现在大渝虽还在停战,却已蠢蠢欲动,应是这两三日内就会有所动作了,你们先抓紧修养一下精神,免得连日劳累身体吃不消。”


    最后这句话显然是对着梅长苏说的。


    “第二颗冰续丹,先不要急着服用,等上两三日。”


    梅长苏不解,“怎么了?”


    蔺晨嘶了一声,“此乃医嘱!”


评论(4)

热度(22)